怎么搭建国外环境(如何搭建国外的云服务)

cross跨境任务平台怎么入驻

1、首先开通cross跨境平台的独立后台,并进行注册账户。

2、其次注册用户完成后,搭建国外的网络环境。

3、最后搭建国际网络环境后根据cross跨境平台任务发布提示,按照要求完成任务即可入驻。

国外环境管理体制建设有哪些新趋势

国外环境管理体制的类型

一些国家的环境监管机构随着国内环境形势的变化在改革,也有一些国家的环境监管机构始终如一,如瑞士的环境监管机构名称,从1994年至今始终是联邦环境、交通、能源通讯部,下辖联邦环境局和国家森林局等机构。挪威的环境监管机构组成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动,但是其名称在2014年由环境部(包括自然管理局、国家污染控制局和文化遗产局)变更为自然和环境部。综合来看,国外环境监管体制主要有如下类型:

(一)环境监管职能趋向独立和综合。一是将环境保护机构从综合性的大机构中独立出来,抑或是从无到有,设立新的环境保护部门。如1994年希腊承担环境监管职责的相关机构为环境、计划和公共工程部,2014年环境保护部门已从这一部门独立出来,并命名为环境、能源和气候变化部。冰岛在1994年尚未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而在2014年已成立环境和自然资源部、渔业和农业部等部门来承担环境监管职责。新西兰亦是如此。

二是做大做强环境部门,把自然资源、公园管理等职权纳入广义的环境保护部门。1994年,加拿大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机构包括环境部、公园管理局、自然资源部和核安全委员会等部门;而在2014年,已整合为环境部和核安全委员会。

1994年,保加利亚有关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机构主要有环境和水资源部、环境执行局、农业和林业部(下设国家林业局)、经济和能源部、核能管理局等;而在2014年,上述诸多部门已合并为环境和水资源部。1994年,捷克设立环境部、矿业局和国家核安全办公室,以对环境进行监管;而在2014年,有关环境保护的职能已由环境部统一行使。1994年,波兰已设立环境部、环境监察总局、能源管理局;而在2014年,统一合并到环境部之中。值得注意的是,以前单独设立环境保护执行或者监察机构的国家,大部分已将其合并到环境保护部门之中,实行管理、执法和监督的三权合一。

(二)环境保护和其他临界领域监管职能趋向合并。一是遵循管理效率原则,将狭义的环境保护和自然保护结合起来,但是突出个别重要自然资源的保护。如1994年德国的环境保护相关机构包括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联邦食品、农业和林业部;2014年,上述机构除了维持联邦食品、农业和林业部的机构名称不变以外,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核安全部吸收建设职能并更名为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设和核安全部。

据推测,将建设职能纳入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建设和核安全部,可能和德国建设活动减少有关。

二是疆域较小且经济社会发展比较稳定的国家,结合国内环境管理成熟程度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将环境保护部门与其他部门整合。如1994年,西班牙相关的机构为环境部、工业能源部和农业、渔业和食品部;而在2014年整合成农业、食品和环境部。1994年,意大利设立了专门的环境部,而在2014年,却已经和其他部门合并成为环境、领土和海洋部。1994年,拉脱维亚已有独立的环境部,但是在2014年和其他部门合并整合成为农业、自然资源和环境部。1994年,荷兰已设立住房、体育和环境部,农业、自然资源和渔业部,交通、公共工程和水管理部;而在2014年已整合成为基础设施和环境部。此外,疆域广阔的澳大利亚也采取这种模式,1994年成立环境和水资源部,在2014年把人口、社区等监管职能纳入进来,成为可持续发展、环境、水、人口和社区部。

三是基于环境问题的复杂性和跨区域性,在中央政府内设立由政府首脑牵头的部际委员会。如意大利设有环境问题部际委员会,日本曾设立公害对策审议委员会。各国所设立的部际委员会的职权主要包括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协调各部环境资源保护职能和行动等内容。

(三)环境保护职能趋向分散。一是将一些特色或者重要领域的监管部门从环境保护部门独立出来。主要表现为:其一,核安全监管独立于环境监管。如1994年美国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机构包括环境保护署和能源部;而在2014年,除了保全这两个机构之外,还有已设立的联邦核管会。1994年,法国的环境监管机构为环境部和国家公园管理局;而在2014年环境监管机构不仅有前述两个部门合并成立的生态、可持续发展和能源部,还包括独立成立的核安全局。1994年,英国的环境监管机构有英格兰环境部、北爱尔兰环境部、苏格兰环境部,农业、渔业和食品部等部门;而在2014年,核监管办公室已经独立,环境部和其他部门合并成为环境、食品和乡村事务部。日本1994年的机构名称为环境厅(包括气候变化)、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而在2014年,环境厅早已升格为环境省,农林水产省和厚生劳动省的名称没有改变,核安全监管委员会作为单独监管部门已经成立。韩国也是如此,1994年,其环境监管机构包括环境部、国土海洋部、农水产食品部;而在2014年,国土海洋部已经拆分成国土交通部和海洋水产部,农水产食品部演变成农林畜产部,并独立设立了核安全与保安委员会。其二,将能源监管独立于环境监管,如立陶宛于2014年在环境部之外增设能源部。

二是将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和狭义的环境保护相区别,分别成立机构,如俄罗斯除了设立自然资源与生态部、能源部之外,还设立俄罗斯联邦环境、技术与核能监督总局。

三是把环境和自然资源整合到相关的领域甚至不同的部门之中。如1994年,爱尔兰的环境监管相关机构为环境部,农业、食品和林业部;2014年,上述机构职权已经由以下3个部门分担:环境、社区和地方事务部,农业、海洋和食品部,通讯、能源和自然资源部。

环境监管体制机制发展趋势

综合以上分类可以看出,无论哪种分类,都与国家的疆域面积、产业结构、人口数量和政治体制密不可分。总的来说,环境监管体制机制的发展具有以下趋势:

一是机构领导高配。在一些环境问题相当严重的国家,政府首脑或国务委员或部务委员会委员往往兼任或专任此机构的主管领导,因此机构的级别可能比一般部门的权限更大或更有权威。

二是成立综合监管机构。当前,环境监管体制机制的主流发展趋势有二:其一,将狭义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相结合,成立综合监管机构;其二,将自然资源、林业、农业、海洋、渔业、食品等相关的领域相结合,成立综合监管机构。也就是说,虽然各国的机构设置各具特色,但生态和环境保护与自然资源分别由一个机构统一监管,是主流的管理机构设置趋势。

三是重要领域需要单列或合并设置。当前,世界各国普遍将核安全监管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进行设置,普遍采取设置单独监管机构的模式。同时,就气候变化应对而言,其主流趋势主要是采取与狭义环境监管合并的方式。

四是大都采用统一监管与分工负责的模式。以日本为例,日本设立环境厅甚至环境省后,仍在十几个省厅中设立了具有一定职权的环境保护机构,比如在厚生省设立环境卫生局,在通产省设立土地公害局,在运输省设立安全公害课等。美国除在总统执行署设立联邦环保局外,还在内务部、商业部、运输部、陆军部设立了有关的环境管理机构。这些机构分工负责其专业领域内的环境保护问题,比如陆军部中的工程兵司令部负责疏浚和填埋物质排放许可证的签发以及按联邦环保局的准则为处理场制定规格。

五是不断扩大环境监管范围。许多国家的生态环境监管机构对各类环境保护区实行统一管理,对转基因生物和外来物种实行统一监管。如美国已专门成立了由联邦环保局、农业部和国防部等10个部门组成的外来入侵物种管理委员会,制定了全国外来物种入侵防治计划。 在丹麦,转基因生物的使用、在环境中释放以及上市销售均由环境与能源部主管,相关申请由其批准;食品、农业和渔业部及卫生部等部门参与动物和人体等方面的风险评估。在挪威环境保护监管部门的职责中,包括本国履行《生物安全议定书》和欧盟生物安全指令等事务的统一监管和协调。为此,挪威还设有专门的办事机构。

六是建立健全区域环境合作机制。在监管机制方面,有的区域和国家侧重于建立健全区域环境合作机制。以美国为例,美国国内的州际环境合作,主要是通过州际协议来实现,通过制定州际协定和边界协定来治理区域大气污染、水污染等环境问题,如《俄亥俄河流域水卫生协定》、《科罗拉多河协定》等。

环境搭建

1、先临时性设置虚拟机ip地址:ifconfig eth0 192.168.31.248,在/etc/hosts文件中配置本地ip(192.168.31.248)到host(spark1)的映射

2、配置windows主机上的hosts文件: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hosts,192.168.31.248 spark1

3、使用Xmanager从windows上连接虚拟机

4、永久性配置CentOS网络

vi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TYPE=Ethernet

ONBOOT=yes

BOOTPROTO=static

IPADDR=192.168.31.248

NETMASK=255.255.255.0

GATEWAY=192.168.56.1

备注:另外两台的ip和domain别为

192.168.31.249(spark2)

192.168.31.250(spark3)

5、重启网卡

service network restart

6、即使更换了ip地址,重启网卡,可能还是联不通网。那么可以先将IPADDR、NETMASK、GATEWAY给删除,将BOOTPROTO改成dhcp。然后用service network restart重启网卡。此时linux会自动给分配一个ip地址,用ifconfig查看分配的ip地址。然后再次按照之前说的,配置网卡,将ip改成自动分配的ip地址。最后再重启一次网卡。

1、关闭防火墙

service iptables stop

chkconfig iptables off

vi /etc/selinux/config

SELINUX=disabled

自己在win7的控制面板中,关闭windows的防火墙!

2、配置dns服务器

vi /etc/resolv.conf

nameserver 8.8.8.8

nameserver 8.8.4.4

验证网络是否正常

ping

1、修改repo

使用WinSCP(网上很多,自己下一个),将CentOS6-Base-163.repo上传到CentOS中的/usr/local目录下

cd /etc/yum.repos.d/

rm -rf *

mv 自己的repo文件移动到/etc/yum.repos.d/目录中:cp /usr/local/CentOS6-Base-163.repo .

修改repo文件,把所有gpgcheck属性修改为0

2、配置yum

yum clean all

yum makecache

yum install telnet

1、将jdk-7u60-linux-i586.rpm通过WinSCP上传到虚拟机中

2、安装JDK:rpm -ivh jdk-7u65-linux-i586.rpm

3、配置jdk相关的环境变量

vi .bashrc

export JAVA_HOME=/usr/java/latest

export PATH=$PATH:$JAVA_HOME/bin

source .bashrc

4、测试jdk安装是否成功:java -version

5、rm -f /etc/udev/rules.d/70-persistent-net.rules

说明:

1、安装上述步骤,再安装两台一模一样环境的虚拟机,因为后面hadoop和spark都是要搭建集群的。

2、集群的最小环境就是三台。因为后面要搭建ZooKeeper、kafka等集群。

3、另外两台机器的hostname分别设置为spark2和spark3即可,ip分别为192.168.31.249和192.168.31.250

4、在安装的时候,另外两台虚拟机的centos镜像文件必须重新拷贝一份,放在新的目录里,使用各自自己的镜像文件。

5、虚拟机的硬盘文件也必须重新选择一个新的目录,以更好的区分。

6、安装好之后,记得要在三台机器的/etc/hosts文件中,配置全三台机器的ip地址到hostname的映射,而不能只配置本机,这个很重要!

7、在windows的hosts文件中也要配置全三台机器的ip地址到hostname的映射。

1、首先在三台机器上配置对本机的ssh免密码登录

生成本机的公钥,过程中不断敲回车即可,ssh-keygen命令默认会将公钥放在/root/.ssh目录下

ssh-keygen -t rsa

将公钥复制为authorized_keys文件,此时使用ssh连接本机就不需要输入密码了

cd /root/.ssh

cp id_rsa.pub authorized_keys

2、接着配置三台机器互相之间的ssh免密码登录

使用ssh-copy-id -i spark命令将本机的公钥拷贝到指定机器的authorized_keys文件中(方便好用)

--------------------------------------------------------------------------------------------------------------

A为本地主机(即用于控制其他主机的机器) ;

B为远程主机(即被控制的机器Server), 假如ip为192.168.60.110;

A和B的系统都是Linux

在A上运行命令:

# ssh-keygen -t rsa (连续三次回车,即在本地生成了私钥(id_rsa) 与公钥 (id_rsa.pub),不设置密码)

# ssh root@10.9.192.44 \"mkdir .ssh\" (需要输入密码)

# scp ~/.ssh/id_rsa.pub root@192.168.60.110:.ssh/id_rsa.pub (需要输入密码)

在B上的命令:

# touch /root/.ssh/authorized_keys (如果已经存在这个文件, 跳过这条)

# cat /root/.ssh/id_rsa.pub /root/.ssh/authorized_keys (将id_rsa.pub的内容追加到authorized_keys 中)

回到A机器:

# ssh root@192.168.60.110 (不需要密码, 登录成功)

A为本地主机(即用于控制其他主机的机器) ;

B为远程主机(即被控制的机器Server), 假如ip为192.168.60.110;

A和B的系统都是Linux

在A上运行命令:

# ssh-keygen -t rsa (连续三次回车,即在本地生成了公钥和私钥,不设置密码)

# ssh test@192.168.60.110 \"mkdir .ssh\" (需要输入密码)

# scp ~/.ssh/id_rsa.pub test@192.168.60.110:.ssh/id_rsa.pub (需要输入密码)

在B上的命令:

# touch /home/test/.ssh/authorized_keys (如果已经存在这个文件, 跳过这条)

# cat /home/test/.ssh/id_rsa.pub /home/test/.ssh/authorized_keys (将id_rsa.pub的内容追加到authorized_keys 中)

修改test/.ssh和authorized_keys的权限

#chmod 700 test

#chmod 700 .ssh

#chmod 600 authorized_keys

回到A机器:

# ssh test@192.168.60.110 (不需要密码, 登录成功)

------------------------------------------------------------------------------------------------------------

一文教您如何通过 Docker 快速搭建各种测试环境

目录

一、镜像加速

Docker 默认是从官方镜像地址 Docker Hub 下下载镜像,由于服务器在国外的缘故,导致经常下载速度非常慢。为了提升镜像的下载速度,我们可以手动配置国内镜像加速器,让下载速度飚起来。

国内的镜像加速器选项较多,如:阿里云,DaoCloud 等。

本文主要说说如何配置阿里云的镜像加速器。

2.1 登录阿里云获取加速信息

2.2 配置 Docker

2.2.1 确定 Docker Client 版本

在配置之前,首先需要 确定 Docker Client 的版本,推荐是 1.10.0+ :

2.2.2 配置镜像加速器

PS: 这里以 CentOS 系统为例,如果你是别的系统,可以参考阿里云配置加速器官方文档。

通过修改 daemon 配置文件 /etc/docker/daemon.json 来使用加速器:

执行下面命令:

2.3 验证一下速度

以下载 mongodb 为例,看下速度:

配置了加速器过后,速度终于飚起来了。

二、快速安装搭建 Mysql 环境

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 Docker 快速安装与搭建 Mysql 环境。

2.1 下载 Mysql 镜像

这里以 Mysql 5.7 为例:

下载完成后,通过 docker images 检查一下镜像是否下载成功:

2.2 先以最简单方式启动

先以简单的方式启动:

命令执行完成后,你也可以通过 docker ps 命令来确认下容器是否启动成功。若成功,我们需要将容器中的目录文件复制到宿主机中,分别包括:

完成这一切后,让我们将刚刚运行的容器删除掉。

PS: mysql 是我们运行容器时,指定的名称,当然,你也可以先执行 docker ps , 通过容器 ID 来删除。

2.3 正式运行 Mysql 容器

接下来,正式运行 Mysql 容器:

其他不变,额外添加了两个挂载子命令:

执行命令完成后,查看下容器是否启动:

可以看到,容器运行成功

2.4 通过 Mysql 客户端连接一下试试

通过 MySQL 客户端连接刚刚创建的 mysql, 看看能否连接成功:

连接成功了!

三、快速安装搭建 Redis 环境

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利用 Docker 安装搭建 Redis 环境。

3.1 下载 Redis 镜像

首先拉取 Redis 镜像, 这里我选择的是 redis:alpine 轻量级镜像版本:

下载完成后,通过 docker images 确认镜像是否已经下载到本地:

3.2 运行 Redis 容器

命令说明:

命令运行完成后,查看容器是否启动成功:

可以看到 redis 容器已经启动成功了!

3.3 连接刚刚创建好的容器

执行如下命令,连接 redis:

四、快速安装搭建 MongDB 环境

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 Docker 快速安装与搭建 MongoDB 环境。

4.1 下载 MongoDB 镜像

这里以 mongo 4 版本为例,下载镜像:

下载完成后,确认一下镜像是否下载成功:

4.2 运行 MongoDB 镜像

下载成功后,运行 mongoDB 镜像:

执行命令完成后,查看下容器是否启动:

4.3 添加管理员账号

执行命令:

然后,创建一个拥有最高权限 root 账号:

创建成功后,你会看到 Successfully added user :

4.4 用新创建的 root 账户连接,测试一下

连接成功后,我们可以执行相关 sql:

显示所有的数据库:

使用某个数据库:

输入命令 exit ,退出连接!

五、快速安装搭建 Elasticsearch 环境

本节中,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 Docker 快速安装与搭建 Elasticsearch 环境。

5.1 下载 Elasticsearch 镜像

这里以 Elasticsearch 6.5.0 为快速安装搭建 Elasticsearch 环境例:

下载完成后,通过 docker images 检查一下镜像是否下载成功:

5.2 先简单运行 Elasticsearch 镜像

下载成功后,简单运行 Elasticsearch 镜像:

命令执行完成后,你也可以通过 docker ps 命令来确认下容器是否启动成功。

可以看到 es 容器运行成功了,接下来,进入容器中:

安装 analysis-ik 中文分词插件:

PS: es 从 v5.5.1 版本开始支持自带的 es 插件命令来安装,如果你安装的版本不是 6.5.0,需要将命令中的版本号修改一下,具体参考

安装成功后,退出容器:

删除刚刚运行的容器:

PS: 当然了,你也可以通过容器的 ID 来删除。

5.3 复制相关文件

5.4 修改 es 相关配置

进入我们刚刚指定的 config 配置目录,修改 jvm.options 文件:

PS: 因为小哈测试服务器就 2G 内存,这里我改成了 JVM 内存占用 300m, 如果你的内存够用,可不用改。

修改 elasticsearch.yml 文件, 添加如下配置:

解释一下添加的配置,设置节点为 master 节点,并允许跨域访问,以便后面使用 head 插件图形化界面访问。

5.5 运行 Elasticsearch 容器

这次,我们额外添加了相关挂载命令:

5.6 测试一下,瞅瞅 es 是否能够正常访问

测试一下,看 es 是否启动成功:

OK, 到此 es 的单节点环境就搭建好了!

欢迎工作一到五年的Java工程师朋友们加入Java程序员开发: 721575865

群内提供免费的Java架构学习资料(里面有高可用、高并发、高性能及分布式、Jvm性能调优、Spring源码,MyBatis,Netty,Redis,Kafka,Mysql,Zookeeper,Tomcat,Docker,Dubbo,Nginx等多个知识点的架构资料)合理利用自己每一分每一秒的时间来学习提升自己,不要再用\"没有时间“来掩饰自己思想上的懒惰!趁年轻,使劲拼,给未来的自己一个交代!

国外环境污染治理怎么做

英国:利用技术科学治污

200多年前开始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钢铁、煤炭、化工和其他行业的繁荣,推动了英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与此同时,对于废料处理和运营管理的疏失,也导致了化学废料流入土壤或者直接排入地下,带来非常严重的土壤及地下水污染问题。从20世纪中叶开始,英国就陆续制定相关的污染控制和管理的法律法规,同时进行土壤改良剂和场地污染修复研究。英国土地修复技术非常规范,目前主要采取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修复三方面的技术。

对于泰晤士河的治理,英国成立了治理专门委员会和水务局(公司),对整个流域进行统一规划与管理,提出水污染控制政策法令。1850-1949年,英国政府开始第一次泰晤士河治理,主要是建设城市污水排放系统和河坝筑堤。1950年至今进行了第二次污染治理,不仅重建和延长了伦敦的下水道,还建设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加强工业污染治理,采取对河流直接充氧等措施治理水污染。目前,全流域建设污水处理厂470余座,日处理能力为360万吨,几乎与给水量相等。泰晤士河沿岸的生活污水都要经过污水处理厂处理才能排放到河中,污水处理费用计入居民的自来水费中。

在泰晤士河的治理中,科学技术的作用同样得到高度重视,尤其是泰晤士河的第二次治理。科学研究帮助水务局制定合理的、符合生态原理的治理目标,根据水环境容量分配排放指标及时跟踪监测水质变化。经过100多年的综合治理,特别是上世纪60—70年代的高强度治理,泰晤士河已成为国际上治理效果最显著的河流,也是世界上最干净的河系之一。1955-1980年间,泰晤士河总污染负荷减少了90%,河流水质已恢复到17世纪的原貌,100多种鱼重返泰晤士河。

德国:摸清家底 区别对待

在工业化过程中,德国留下了许多污染场地,有15%-20%的土地被怀疑可能受到污染。调查结果表明,德国有30万块土地需要治理。在后工业化时代,土壤保护已经成为德国环保的一项重要工作。

德国的土壤保护工作做得比较深入细致,开展了污染场地调查,底数清楚,为开展土壤保护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首先,全面开展土壤监测。目前,德国各州都对土壤进行长期监测,全国共有800多个监测点,绝大部分是环保部门设立的,也有一些是农业部门设立的。联邦与各州政府设立土壤污染调查小组,根据土地的用途,对土壤进行监测,随时了解土壤特性的变化信息,同时观察土壤发展趋势,评估治理措施是否有效。

其次,对全国有污染嫌疑的地块进行排查、筛选,对重点污染地块进行详细调查,然后,通过情景模拟,开展土壤修复研究,制定技术方案并实施。

第三,建立污染场地数据库。如萨克森州对全州污染土地建立了一个详尽的数据库,所有与土壤保护相关的州政府部门都可以使用这个数据库,下一级地方政府也可以查找属于本地区的污染场地情况。同时,建筑公司也可利用这个数据库。通过这个数据库,可以对全州土壤保护进行有效的动态管理。

德国还通过精密计算设计了一套指标来评估土壤风险:在绿色线上的,主要是预防土壤恶化;在黄色线上的,要发出警告;在红色线上的,必须进行清理。

当然,土壤保护最好的手段是尽量少用土地。在工业化过程中,大量农业用地转为工业、交通、住宅用地,土地利用的转型导致了土壤污染。少用地意味着少污染。因此,现在德国对土地转型利用实行总量控制,现在每年农业土地转型利用的总量为50多公顷,到2020年年利用量不能超过30公顷;为满足建设需要,重点向城市要土地,重视土地的重复使用,避免无节制地向周边拓展,造成新的污染。

澳大利亚:改造污染土地成公园

和世界很多其他国家一样,澳大利亚也逐渐将重度污染的工厂企业慢慢搬离城市中心和住宅区周边。搬迁留下的空地会经环境署的严格评估并由开发商做出改造意见申请,获得批准之后才允许将污染地块修复和转型为非工业用地。

澳大利亚很多受污染严重的土地最终并没有转型成商住用地。一些大型的森林公园、湖滨公园,由于可以广种树木、使土壤自然修复,更适合污染土地的转型。获得过多项大奖的澳大利亚BP石油公司遗址公园就是在原BP石油公司场地改造后建成的。这座公园中,很多被污染的土壤并没有被运走,而是和有机物相结合,重新加以使用,通过自然法则,慢慢把土地净化。对于被污染土地的修复工作,澳大利亚的标准和规格非常高,曾经被严重污染的奥林匹克公园地块,已经被改造成了适合全家出游的绿色天堂。

在悉尼西区一个工厂变住宅区的地块改造中,市政厅要求改造者必须把所有被污染的土壤全部装进密封的卡车中,沿特定路线运出后,倾倒在专用的屏蔽空间内,最终用水泥板封存。光这种土壤修复就耗资500万澳币,约为2500万人民币。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便宜VPS网 » 怎么搭建国外环境(如何搭建国外的云服务)